如果打開從美國運來中國大陸的辦公室傢俬產品集裝箱(比如美克·美家、La-Z- Boy、Thomasville和Ashley等產品),其外包裝上的“Made in USA”幾個赫然大字即刻就進入你的眼簾,但其中有多少含有“美國製造”的成分呢?又有多少中國製造或亞洲製造的成分,很難有人能作出準確的考量。然而, 隨著國際家具貿易的日益發展,各國之間的家具進出口貿易、產業轉移和市場銷售增值也趨於頻繁,逐步形成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貿易互補格局。
一.世界家具製造業向亞洲和中國大陸轉移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中 國生產的家具大量地出口到美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又有一些返銷回中國大陸,這些在國內銷售的進口家具,即使打著百分之百的“進口產品”旗號,但也難保證其 中每一個部件完全由外國人來製造,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世界家具製造業向中國大陸的轉移,早在上世紀80-90年代就開始了。新加坡的華達利、意大利的 迪高樂、Natuzzi和美國的環美在中國生產的年出口量均達數億美元,這些領銜將其家具產業轉移至中國大陸的歐美企業起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示範效應。如 今,浙江的顧家工藝等大中型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正在急起直追,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要趕上或超過一些歐資、美資的名牌企業。
中國家具產業的崛 起,一開始就圍繞著為供應國際和國內二個大市場。 2004年中國家具的年總產量為2730億人民幣(約337億美元),其中出口為103.53億美元,佔總產量的30.7%。從1985年到2005年的 20年間,平均每年家具產值增長速度不低於15%,去年增速達到34.15%。數年來家具產業的發展比全國工業生產的增速要快,這是世界家具業行家所始料 不及的。
中國家具產業的快速發展,是基於500萬手藝熟練而勞動力低廉的勞動大軍。而印尼、越南和巴基斯坦等國的勞動力成本遠低於中國,但從 業人員的文化程度、紀律性和可快速培訓成為熟練技術工人的能力卻遠遠不及中國。中國家具行業的勞動大軍是以其技術熟練和高效率,以及勞動力工資有效成本的 合理性而享譽世界,因為資本總是流向優質、高效和低成本的地區,所以中國很自然地成為全世界家具產業資本的流向。
二、各國出現了一些不同的應對反應
面 對世界家具產業向亞洲特別是中國的轉移,各國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應對反應,有被動的,有主動的。在今年9月上海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家具展覽會”期 間,共有700多位澳大利亞的觀眾到訪,其中有從事生產的企業和大中型批發商,而更多的是中小型零售企業。顯然,澳大利亞中低檔家具製造企業已經或正在逐 步退出市場競爭。英國是歐洲進口中國家具最多的國家,這一屆展會共有74位買家前來,比上一屆增加了39位,雖然數量不大,但整整多出了一倍多。其他歐洲 各國來自意大利249人、西班牙222人、德國174人、法國152人和丹麥73人,分別比上一屆增加了105人、71人、70人、66人和20人。今年 來自歐洲地區的買家共達1454人,比上一屆增加了65.2%。
面對家具製造業的轉移,有的被動應對,有的主動應對。
歐洲在被動地 應對,因為其產業結構主要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缺乏全球化的戰略眼光和主動應對的能力。歐洲家具,特別是意大利一直以來以設計開發能力而享譽世界,因而多 少年來其出口量保持著世界的領先地位。隨著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歐洲家具業如果固守著自己舊有的模式,在世界家具製造也轉移過程中不求變化,將會越 來越被動。不但難以增產擴大市場,連已有的市場也會逐步縮小。
歐洲的被動應對,失去了中低端市場,而美國在主動應對,失去的只是一小批產業工 人,而其市場佔有率還在顯露出加速擴張的勢頭。如美國最大的集家俱生產、進出口貿易和自主品牌主導本土市場的大型企業Ashley,多年來採取積極的應對 措施,在我國崑山開設了獨資工廠,僱傭了中國工人生產大批量的沙發套運回美國市場,並在世界各地採購原輔材料和半成品進行配套,2004年的銷售額高達 24億美元,其中有相當部分出口到世界各地。 Ashley連續數年在上海的國際家具展上參展,其目標客戶並非是中國市場,而是主要面向亞洲各國。
二 種不同應對模式的產業群體,產生了二種截然不同的結果。積極的應對,不但鞏固和發展了美國本土市場,而且還拓展了其出口市場,美式的積極應對與歐洲的被動 應對形成了一種絕對的競爭優勢。美國在中國、在亞洲製造的品牌家具其價格僅為歐洲家具的50%,有的甚至更低。如此下去,一大批歐洲家具的傳統市場將被美 國的品牌家具所取代。更為令人吃驚的是,美國人正以雄厚的資本實力,以中國製造的產品大規模地進入中國的零售市場––沃爾瑪、美克·美家、環美、萊禮歐 邸、 Ashley和Lazy Boy等。有朝一日,當人們醒悟的時候才會感覺得到美國方式的厲害,他們一方面以反傾銷來限制中國產品的出口,另一方面卻在鞏城掠地,兵不血刃地佔領全球 市場。
三、中國在世界上一些主要家具市場的地位與機會
綜合歐美和亞太地區的家具市場,其產業結構和營銷策略都在發生一系列的變化。過 去的5年,主要趨勢是市場開放程度加大,進口與消費的比值攀升。這一增長對美國尤為重要,美國目前家具貿易赤字每年達120億美元,從而大大地推動了世界 家具貿易。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國在世界上一些主要家具市場的地位與機會。
1)在美國
過去的幾年來,美國的國際家具貿易量相對減 少,但近期增長勢頭又開始出現,這是由於市場開放所產生的結構變化開始明顯。另外,有跡象表明,一些美國公司紛紛到中國大陸的工廠來貼牌生產,開始將重心 放在質量監督和處理進口和後勤事務上。所以說,他們的經營策略是在中國大陸設立加工基地,進行出口返銷,而不僅僅是輸入輸出產品。
2)在亞洲
中 國是日本家具進口的主要合作夥伴。根據日本官方的數據統計,2004年家具進口總額達到3974.3億日元,比往年上升了2.8%。中國從兩年前開始就排 在日本進口家具國的首位,2004年的進口額高達1537.9億日元,比上一年提高了17.6%,佔整個家具進口市場的38.7%。從中國進口的家具占到 了日本家具總消費量的15%,目前的進口數量相對穩定,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成功。
3)在歐洲
繼美國和日本之後,歐洲是否會成 為又一個中國家具的進口“大戶”?根據意大利家具工業研究會(CSIL)的排名,在英國,中國是第一大家具出口國(2004年我國家具出口英國的金額達 5.46億美元),在法國排名第五,在德國位居第十。相比之下,2004年我國家具出口美國為50億美元,而出口歐盟地區的總量為17億美元,所以,目前 對中國家具出口來說,在歐洲市場的潛力還十分巨大。
由此看來,中國辦公室傢俬企業在取得家俱生產出口的優勢之時,需要進一步利用已初步完成的“全球家具產業轉移”所獲得的優勢,進行成功地轉型。通過企業兼併,做大品牌,鞏固本土市場,從而爭取在全球家具市場中爭得更大的份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b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